文章目录
  1. 1. 笔记说明
  2. 2. 再版序
  3. 3. 导论
    1. 3.1. 发现和培养领导人才面临的困境:新经济、全球化和公司事业
    2. 3.2. 未开发的领导潜能
  4. 4. 第 1 章 概述:领导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1. 4.1. 领导梯队模型在小公司的应用
    2. 4.2. 领导梯队的各个阶段
    3. 4.3. 常见问题
  5. 5. 第 2 章 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
    1. 5.1. 初任经理的三项重要工作
    2. 5.2. 疏通梯队战术
    3. 5.3. 谁来负责:初任经理的转型
    4. 5.4. 常见问题
    5. 5.5. 一线观察
  6. 6. 第 3 章 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
    1. 6.1. 部门总监错位的五种现象
    2. 6.2. 部门总监该做什么
    3. 6.3. 如何帮助部门总监实现领导力转型
    4. 6.4. 常见问题
    5. 6.5. 一线观察
  7. 7. 第 4 章 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
    1. 7.1. 成为一名成熟的事业部副总经理
    2. 7.2. 战略思维:胸怀全局
    3. 7.3. 管理整个职能部门
    4. 7.4. 重视你所不知道的
    5. 7.5. 识别职能紊乱的信号
    6. 7.6. 培养成熟的、有战略思维的、全面的职能部门主管
    7. 7.7. 常见问题
    8. 7.8. 一线观察
  8. 8. 第 5 章 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
    1. 8.1. 转变思维方式
    2. 8.2. 管理好错综复杂的问题
    3. 8.3. 学会重视所有部门
    4. 8.4. 高度透明
    5. 8.5. 迎接电子商务的挑战
    6. 8.6. 领导力转型困难的信号
    7. 8.7. 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学、历练、反省
  9. 9. 第 6 章 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
    1. 9.1. 间接成功
    2. 9.2. 管理和培养事业部总经理
    3. 9.3. 把业务部门与整个公司联系起来
    4. 9.4. 管理新发现的领域
    5. 9.5. 警示信号
    6. 9.6. 培养集团高管:培训、评价和体验
  10. 10. 第 7 章 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
    1. 10.1. 挑战一:善于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2. 10.2. 挑战二:设定公司发展的方向
    3. 10.3. 挑战三:培育公司的软实力
    4. 10.4. 挑战四:执行到位
    5. 10.5. 挑战五:管理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司
    6. 10.6. 工作理念的重大转变
    7. 10.7. 首席执行官遭遇困境的信号
    8. 10.8. 培养首席执行官不可越级
    9. 10.9. 确保首席执行官获得成功

笔记说明

《领导梯队 第 2 版》这本书,是李笑来老师推荐的,是他的一个社群的必读书籍。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就同步推荐部门同学一起看,也说过这个要成为我们团队成员必读书。然后只有我自己看完了,部门几位同学看了几章就看不下去了。大概是因为这本书中文版翻译的不太好,加上讲的内容离一线执行同学或者基层经理有点远。他们平时更多的在想怎么去把功能优雅快速的开发出来、怎么去提高自己的技术;怎么提高小组开发能力、产出速度。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公司里的领导梯队建设。关于一线同学,更多的是看专业技术书和适量的自我管理、执行力方面的书。关于中基层经理怎么提高管理效率,或者说怎么提高中基层团队整体产出方面的书,推荐另一本《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后者我也正在看,后续也会整理笔记。

后续就不再将这本书列为团队必读书籍了,改成大家对管理岗的一些做法不理解时、或者单纯想了解时,不用看那么长的原书了,翻翻我这个笔记就可以了。当然,因为这本书也充实了自己相关知识,并且是梯队建设方面很好的参考,所以也是为了自己以后方便的快速查阅。还有就是当我们团队梯队里的经理工作理念不对时,扔出笔记链接,让他看相关章节的笔记,也很方便。恩,这也是写文章、做笔记、写文档的好处,同一个问题再出现,或者对多个人讲相同的事情,扔链接、仍链接……

这篇笔记基本是摘要书中重点部分,心得的话后续再写。一方面管理这块我的经验积累偏草根,难等大雅之堂,科学性的处于入门学习阶段,更多的心得应该是以后产生。另一方面想让团队同学尽快了解到这块的知识。恩,学到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前后花在这本书的时间还挺长,第一遍 9 个小时看完,第二遍就是做这篇笔记的时候,又看了 10 个小时左右。

以下就是原书摘要式的笔记。

再版序

将领导梯队模型应用于实践时,有些问题导致公司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领导力开发,却未尝所愿,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层次的问题:

  • 各级领导者对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仍不满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合理的架构。本书提出了一个适合各公司具体实际的领导力开发合理架构。
  • 领导者没有学会做最重要的事情。领导梯队模型必须能够不断的重新定义岗位的角色,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 领导者缺乏选拨人才的技能。我们发现公司对业绩的重视,远远超过对人才选拨的重视。不管因为忙得没有时间选拨人才,还是选拨合适人才有困难,决策层都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领导梯队模型有助于领导者做出正确的人才选拨决策。
  • 人力资源部门工作重点错位。

影响领导梯队建设的四个外部因素:

  • 外部招聘人才与公司需求不匹配。
  • 至关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领导梯队模型能够适应各种全新的、不断变化的领导力需求标准,是其他领导力开发模型难以比拟的。
  • 工作内容正在改变。
  • 角色职责尚待清晰。商业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充满矛盾、复杂化和动荡不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领导者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够清楚界定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领导梯队模型可以帮助。

领导梯队模型:既关注现在,又着眼未来。

导论

在介绍领导梯队模型及该模型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将向你展示当领导者供给无法及时跟上时,领导者的需求如何发生变化。

发现和培养领导人才面临的困境:新经济、全球化和公司事业

  • 随着公司的成长,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
  • 缺乏足够的领导者,而且通过内部培养的领导者数量甚少。
  • 新的横向领导技能非常重要。
  • 传统经济公司和新经济公司争夺人才。

未开发的领导潜能

为了充分利用员工的潜能,需要辨别关键领导层级的真实工作要求,以及成功晋升所需要的条件。将个人的潜能与一系列的要求相匹配,这就是领导梯队的构建方式。领导梯队模型也将帮助你实现这些目标。

第 1 章 概述:领导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一线经理。
  • 第二阶段: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部门总监。
  • 第三阶段: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事业部副总经理。
  • 第四阶段: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事业部总经理。
  • 第五阶段: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集团高管。
  • 第六阶段: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CEO。

领导梯队模型在小公司的应用

领导梯队模型主要应用在大的集团公司,但 20 人的小团队也成功应用,只是总层级会少一些。还有就是小公司也会一直成长,扩大规模。

领导梯队的各个阶段

充分了解每个阶段,有助于解释隐藏在每一个层级中的领导力问题,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办法。

举的例子是:事业部总经理花大量的时间去争取客户,而不是制定有效的业务发展战略。或者,他的上司——集团高管,从不关心下属的工作理念是什么,以及这些理念与他的工作是否匹配,当这位事业部总经理的战略失误或者未能达成目标时,也不会唯他是问。

如果公司敏锐的意识到这些领导力发展阶段,领导力发展问题就能很快被发现,领导者的能力也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培养。上边例子的情况就能很快被发现,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出一个有效的培养计划。与此同时,他的上司集团高管也被要求承担培养职责,指导他学会如何指定战略计划并有效地分配时间。

通过建立六个领导层级的合适的领导力标准,公司能够加速领导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继任工作。领导者可以清楚的知道现任岗位和下一个层级之间的任职资格差距,清楚下一步需要接受的培训和岗位锻炼,以及现任岗位领导力发展不足带来的危害。

这种模式为公司提拔领导人才提供了客观的标准。无须完全考虑现任岗位的业绩表现、人际关系和个人偏好,领导人才就能够获得晋升。当一位领导者在现任岗位上驾轻就熟并表现出更高层级的某些领导潜质时,公司就可以提拔他。领导梯队模型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测评领导者能力与岗位匹配度的工具,让不合适者走开。

领导梯队模型还创造了三个方面的价值:

  • 减少领导者的精神压力。当一位领导者被破格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时,由于缺乏相应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导致工作压力巨大。如果采用领导梯队模型,就不会出现跨越式的晋升。
  • 领导者的晋升速度比较合理。频繁调动不利于培养必要的领导能力;反之,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不走出“舒适区”,也不能培养出新的领导才能。领导梯队模型提供了一套测量标准,评估领导者是否为晋升做好了准备。
  • 领导梯队模型缩短了通常的领导人才成长为集团高管的时间跨度。这种模型清楚的定义了从一个层级晋升到更高层级需要做好哪些准备,一旦完成在某个岗位的历练,立即擢升到新的岗位,绝不虚度光阴,浪费他们卓越的领导才华。

单从人才管理的角度来看,领导梯队模型最大的贡献在于公司不需要从外部引进人才来支持公司的发展。公司完全可以从员工开始各级领导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起自己“人才辈出”的领导梯队。

常见问题

  • 如果我们公司或者业务层级与这个模型不吻合,我们可以采用它吗?

    能够与领导梯队模型完全吻合的公司很少。我们建议贵公司不必生搬硬套这个模型,而是合理运用其核心原则和思路。

第 2 章 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

第一次担任管理的经理要想获得成功需要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他们的工作成果不再是通过自己亲自做去获得,而是通过下属和团队的努力去获得。

新经理可能已经敏锐意识到这个必要的转变,但是从他们的行为表现看,在心里上还不是很适应。典型的表现是,他们往往因为自己擅长某项工作而直接插手下属的工作。另一种情况是,当他们对下属的工作感到不满时,便亲自去做,这在无形中产生了与下属的竞争。在这个阶段,放弃曾经为他们赢得经理职务的工作和职责,是已经非常困难的事。

知识型公司里的初任经理对公司产出(在成本效率和收入增长方面)有很大影响。如果他们仍然像个人贡献者那样工作,其影响力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公司仅仅在口头上说这一阶段有多么重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切实的行动。

初任经理的三项重要工作

必须停止考虑自己,把精力放到关注他人和团队上:

  • 界定和布置工作。包括与上司、员工沟通,需要他们做什么,以及工作计划、组织结构、人员选拔和工作授权。(授权并不意味着放弃
  • 提高下属的胜任能力。通过监督、指导、反馈、获取资源、解决问题和交流沟通,提高下属的胜任能力,从而高效开展工作。
  • 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与下属、上司和相关部门坦率交流与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 上司(包括所有层级的上司)——首先换位思考,从下级对上级通常所持有的对立视角变为理解管理者的视角。与上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将获得他身后的资源、信息等支持,从而与全公司的管理资源联系起来,理解公司是如何运作的。
    • 直接下属——这是建立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工作关系,而不是凭个人喜好去交往。一线经理需要对下属的成功负责(反之亦然)。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正直诚实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一旦被他人看成是欺骗者和操纵者,一线经理将永远不能与员工建立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 供应商、客户和其他相关人员——比起对员工的要求,经理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要求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思路。与这些利益相关方建立起双赢关系,通常是一种新的体验。向外部人提供信息,或者就某些问题向其提出警告,是一件需要在认识上重新调整的事情。

疏通梯队战术

  • 方法一,准备:让初任经理清楚地知道新岗位的要求,包括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并为他们实现转型提供必要的培训。
  • 方法二,监督:确认初任经理在转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困难是什么。有三种方法有助于评估初任经理是否实现了成功转型:
    • 观察:旁听初任经理与下属的沟通,看看他们是否展现出必要的领导技能。
    • 抽样调查:通过360度评估(评估本章讨论过的领导特质)、员工态度调查和其他评估工具,了解他人如何评价初任经理的行为和态度。直接下属可以提供评价上司是否胜任的真知灼见。
    • 差距分析:询问初任经理对自己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的看法。将这个结果与前面的观察、抽样调查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知道三者之间的差距。
  • 方法三,干预:定期提供反馈和教练辅导,帮助初任经理实现转型。如果他们遇到困难,就采取措施帮助解决。
    • 教练辅导与反馈。
    • 向同事学习,增强合作。经理人员间的相互探讨交流、向公司中标杆学习。
    • 会议、读书和旅行。旅行,与上司一起外出为初任经理提供了办公室意外的机会,可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与上司沟通他们自己面临的问题。
    • 工作调整。一些初任经理还没有为新岗位做好准备,他们需要重返员工岗位继续锻炼和准备。另外一些从本质上不具备领导潜质,不适合担任领导工作,应该被安排在能够发挥他们才能的专业岗位上(如从销售员到超级销售员)。

谁来负责:初任经理的转型

人力资源部门开发的培训项目不是灵丹妙药。这次转型的直接责任在他的上司,上司需要学会如何指导初任经理实现转型。

由于一线经理是各管理层级领导者的来源,这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贵公司正面临各层级领导人才的短缺问题,那么其源头就在于一线经理的培养出了问题。

贵公司的大部分初任经理是否在接受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的培训和考核,他们是否对下属员工的成功尽了全责。如果没有,就说明贵公司领导梯队建设的源头出了故障,不要指望从基层向其他层级输送领导人才。

常见问题

员工的专业性越强,一线经理的计划越要面向未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管理不同的员工,目的都是让员工自我管理,但方法多种多样。

  • 问:如果我有两三个直接下属,那我算是个经理吗?

    答:可能不是。你至少要花一半时间在管理工作上,才算得上经理。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从事技术工作或专业性工作,那你只达到“管理自我”的最高层级。

  • 问:一个新任一线经理转型不成功,初期的迹象是什么?

    答:第一个迹象是不能有效的与直接下属合作:下属很难找到他,必要的会议太少,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去了解员工,缺乏有效沟通。另一个迹象是不能向上司清楚沟通成功的标准、主要的问题、业务的优先次序等事项。他们处于管理的孤岛,最终导致业绩不达标。

一线观察

  • 至少每年调整一次一线经理的队伍,这是继任计划的必需要求。这个层级上犯错,会让公司付出多种代价:产量下降、士气低落、质量问题和员工管理不力等,领导人才继任规划也将面临失败。把业务明星放到管理他人的岗位上,却没有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这在很多公司普遍存在。一线经理是公司各层级未来领导者的摇篮,这个继任计划流程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层级,以保证每年至少一次的继任计划全面回顾。在一线经理岗位上工作 6~12 个月仍然不能胜任者,必须做出调整,目标是精干高效,一部分经理将在未来获得提拔,另一部分经理将在这个层级有效地工作很长一段时间。
  • 一个正在出现的、令人不安的趋势:经理越来越多,直接下属却越来越少,这是对业绩突出的个人贡献者给予的回报。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对于新任经理而言,管理工作很少。结果,他们并没有真正学会如何管理,徒有经理的职务,却不会真正地管理工作。虽然他们期望未来获得新的提拔,但是他们并没有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管理职务代表的是地位而不是一系列的管理工作要求,公司的管理就变得“形同儿戏”。把晋升作为对高绩效个人贡献者的一种回报,将给公司的管理带来巨大的麻烦。
  • 选拔个人贡献者担任一线经理,需要注意两项要求,一项显而易见,另一项比较微妙和隐蔽。显而易见的要求是完成任务、成就动机、勇挑重担和人际关系良好。微妙和隐蔽的要求包括: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乐于支持同僚提出的建议并推动这些建议付诸实施,对他人的成功表现出真诚的欣赏。他的上司应该注意到这些隐蔽的要求。

第 3 章 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

部门总监错位的五种现象

  • 授权问题。授权不足,一线经理通常比个人贡献者更有挫折感、他们感到气馁(因为作为经理,他们坚信自己负有一定的决策责任)。更糟糕的是,由于决策集中和决策缓慢,工作的进度变得缓慢。部门总监自己承担了太多的工作,不断受到工作的烦扰,没有足够得力的下属经理可以帮助他。当然,授权问题也不仅仅是授权不足,有可能是授权方式不当,他们缺乏授权后的问责系统。
  • 绩效管理问题。这个问题在于,部门总监很少或者不善于向下属经理提供反馈,没有给出正确的努力方向,下属不确定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 团队建设问题。总监仅仅把下属经理当成个人,而不是把他们组织成高效的团队,无意之中助长了个人主义,影响了团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支持。
  • 仅仅囿于完成任务的思维模式。总监们没有充分考虑新岗位的领导力转型,他仍然像一线经理一样开展工作,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经理人员发展的教练和导师,也很少对战略和文化层面的问题表现出兴趣。
  • 选拔“自己人”。总监经常有机会选拔下属经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这方面的训练,经常选择和他们相似的下属。这不仅导致了人员结构不够多元化,而且由于他们缺乏领导才能,从而阻碍了领导梯队的畅通。总监也经常挑选自己的朋友或者从前的下属,而不是挑选真正有能力胜任一线经理岗位的人。这种做法可能引发重大灾难,因为这些朋友通常不愿意挑战他们的上司,从而不会给工作带来新的视野和理念。

部门总监该做什么

  • 选拔和培养有能力的一线经理。
  • 让一线经理对管理工作负责。
  • 在各部门配置各种资源。
    • 每个部门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并在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达到要求?如果没有,还需要其他什么资源?
    • 我们是否拥有最佳的内外部资源组合?这种组合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 哪些部门在浪费资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考虑到整体的产出要求,现有的部门结构是否合理?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
    • 哪些人不适合在这里工作?如何尽快让合格的人员替换他们?
    • 问题还没有结束,考虑到个人和部门的具体资源要求,还需要做出其他判断。
    • 哪个部门工作最有效,并应该给予新的挑战性项目(风险最大的项目)?
    • 哪些部门应该获得更多的资源(因为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 谁应该得到最大幅度的加薪?
    • 谁最需要教练辅导?谁需要我投入更多的时间?
  • 有效协调自己的直接下属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

如何帮助部门总监实现领导力转型

合适的目标和标准:

  • 工作效率提高的程度;
  • 工作质量提高的幅度;
  • 教练辅导的频率和效果;
  • 提升或者为其他部门输送一线经理的人数;
  • 新任一线经理的成功率;
  • 工作中的团队合作;
  • 在新领域的团队合作。

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线经理,使他们对新的岗位做好准备。

缺乏经验的一线经理,可塑性很强,他们会自然模仿上司的一言一行。如果上司不能或者不愿意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领导梯队在源头就会受到阻滞。如果组织出现了这种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外部招募优秀人才,这注定要遭受失败。

部门总监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向一线经理传达正确的信息。教练辅导是一种更加互动的方式,它可以帮助部门总监传递他们的信息。从真正的意义上讲,教练辅导是一门需要身体力行地关心他人的艺术,它把领导与员工紧密地连接起来。当领导关心员工时,员工就能感受到,这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最后,在这个快速变化和不确定的时代,至关重要的是部门总监必须有全局战略思维。他们在向下属解释和传达公司的发展目标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公司忽视了他们的大局观培养,他们就可能成为变革的阻碍。

例如,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刚开始推行他的变革计划时,部门总监层被称为“混凝土层”。一开始,他们抵制任何创新见解,将精简机构、裁员和授权看成是一种危险。通用电气公司决定,在克罗顿维尔培训中心实施一项“卓越管理者”培训项目,这不仅有助于受训者获得必要的管理和领导技能,也充分阐释了公司再造的文化和业务背景,帮助学员理解公司战略,化解他们的抵触情绪,消除他们对公司变革的流言飞语和错误认识,而这些正是阻碍部门总监积极、高效工作的关键所在。

常见问题

  • 问:在选拔一个部门总监的时候,要看哪些最关键的东西?

    答:首先,寻找对管理工作有真正热情的人,这意味着此人必须有合适的工作理念。当你完成过一次工作理念的转变后,下一次就变得容易了。其次,看这个人有没有表现出系统思维能力。部门总监要把自己负责的业务单元联系起来,同时要把自己负责的业务单元和同僚们的业务单元联系起来,发现并理解工作流程、哪些工作必须联系起来以及怎样建立这些连接,这种能力对问题的解决和组织的建立都非常必要。部门总监必须观察整个公司,并理解公司应该如何运营。这种能力很难被教会,必须得到重视。

  • 问:在做继任计划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部门总监这个层级呢?

    答:部门总监是第一个完全依靠管理技能而非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管理层级,因此这也是最适合跨职能调动的层级。事实上,管理技能的提升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层级上的跨职能调动可以加速领导者管理技能的提升。

一线观察

  • 本章对管理者角色做了清晰的区分,很受读者欢迎。一个知名的电子产品生产商把“管理经理人员”的角色用很大的字体写在工厂的墙上,让每个人都知道一线经理和部门总监的区别,帮助每个人知道遇到问题应该向谁诉求。而过去,计时工人经常跳过一线经理直接去找部门总监,部门总监经常向计时工人直接分配任务。
  • 学会正确的提问是部门总监一个非常微妙的技巧。最常见的情况是,他们询问一线经理(询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实际上他把一线经理当成了“管理自我”的一线员工)一些产量或者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你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个项目?”或者“为什么产品质量会有问题?”当他们询问这些问题时,一线经理会负起责任,完成这些工作。他们会通过这些问题认定部门总监想加速进程或者保证质量。这些因为非凡的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线经理通常的做法是,恢复到原来的角色,成为“管理自我”的一线员工。因此,部门总监应该问的是管理和领导方面的问题。例如,“你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项目能够按时完成?”或者“你手下的员工对质量标准理解多少,你如何保证产品可以达标?”这些问题会引发不同于上述的回应,能帮助一线经理聚焦于正确的工作。不能向一线经理恰当地提问,将抑制一线经理的发展。
  • 要认识到“不明确地带”给这个层级管理者带来的难度。部门总监通常不参与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也不应该亲自做技术性工作或指导一线员工的工作。所以,他们既没有领导这个公司,也没有触及产品。他们非此非彼,导致他们忽视了自己真正的角色——将高层战略传达给基层员工,将基层员工的执行能力反馈给战略制定者。如果他没有和上司进行足够的沟通以了解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公司要务和问题,他就无法用这些指导下属的工作,只能凭借自己已经知道或者理解的东西和他们沟通。这样,他们通常就被称为“混凝土层”。
  • 要理解,管理深度的缺乏通常是源于公司对部门总监层面的要求不够。公司不要求他们参与开发预算或者制定长期计划。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把部门总监视为一线经理的扩展。增加对部门总监的要求,给他们自己制作预算的权力。确保以适当的代价完成正确的工作,应该被视为这个层级的常规做法。参与长期计划对他们是一种拓展,为他们提供机会展现自己成为事业部副总经理的潜力。一定不要因为对部门总监要求不够,而人为制造一个事业部副总经理继任的鸿沟。

第 4 章 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

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也就是从部门总监到事业部副总经理(职能部门主管),这是一个很大的晋升。在小公司里,事业部副总经理是班子成员,有资格享有股票期权、俱乐部成员资格、车辆、公司主管地位和其他形式的身份特征。被任命为事业部副总经理的人将成为企业高管团队的一员,并向事业部总经理负责。

作为分管事业部副总经理,他将以不同于以前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虽然他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如何使用所获取的信息,但他也清楚,他并没有获得想要的所有信息,也不确定已有的信息是否全部准确。所以,如果他想要继续在该层级上取得成功,就必须能够熟练地收集和理解信息。

所有这些都需要成熟的领导技能,而这样的技能要靠他自己获取。成熟的领导者具备移情能力,能够把握时机、准确判断,并且掌握信息来源;他们已学会设法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法来收集公司内外的信息。他们学会了如何在不抑制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同时与他们的下属交谈(并纠正他们)。他们已经意识到长期和短期规划的重要性。换言之,不管作为管理者还是领导者,他们都已变得成熟。有些领导者永远都无法成熟起来,这给他们的部门和业务带来很大损害。领导力成熟度是描述这个阶段要求的一个总体概念,要培养它就要先理解它,让我们先了解它的两个基本要素。

成为一名成熟的事业部副总经理

在职能部门要一起为了公司利益合作时,领导力不成熟就会显现出来。不成熟的事业部副总经理就会在项目成功之后为团队的奖赏争执不休,因为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或者他们会指责其他事业部副总经理的过失。他没能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有效协调并克服困难,他缺乏成熟的领导方式,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成熟度的另一方面还涉及要像商人而不是官员那样思考。对于在部门层级工作了十年以上而且没有任何其他经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思维飞跃。事业部副总经理并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诲:要能够考虑一项决策如何影响一个人所处的“群体”以及范围更大的社会。因此,发展关注整个企业的视角而不仅是部门的视角才能形成成熟的观念。

当某人专注自己喜欢的事物,这预示着他将在这个阶段面临难题。通常,新任事业部副总经理都会被安排管理多个领域,他们对这些领域并不熟悉或根本没有相关经验。没有好的参照,他们就会高估自己以前熟悉的职责领域的价值,低估他们不熟悉的领域的价值。

战略思维:胸怀全局

职能战略:

  • 长期思维(3~5年)。事业部总经理必须制定出长期战略,而副总经理要制定出于长期战略相吻合的计划。
  • 觉察最新发展动态。职能部门主管要积极掌握技术方面、经营方面和专业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一点非常必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部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能力。在目前的环境下,达不到最先进的水平将会落伍于时代。需求流动技术已为这些公司带来竞争优势,同时,掌握新流程和新技术的职能部门主管也能帮助他们的公司获取相似的优势。
  • 全面了解商业模式的细节、长期的战略方向和目标。成熟的领导者能够意识到他们必须把握整体而不是那个让他们觉得惬意的细节。如果职能部门主管能回答以下问题,就证明他对商业模式和长期战略的理解很深入。
    • 该业务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 在市场中想要如何给自己定位?
    • 战略在最近是否发生改变或是否将要发生改变?
    • 我的部门是否能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
    • 每个职能部门必须为该战略贡献什么?
    • 我的部门做出的努力如何影响该战略?
    • 我的部门如何影响其他部门所做出的贡献?
    • 在该业务领域,如何实现赢利?
  • 将职能部门的所有方面纳入战略思考。在此,职能部门主管要转变他们之前的时间管理方式。过去,他们可能只花很少时间来了解那些他们不负责的职能领域。但现在,了解其他职能领域是必需的,并且他们要花很多时间。不管一位职能部门主管的直接下属多有能力,他都要负责将所有的零星意见整合成切实可行的战略。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他无法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 在支持业务战略、赢利和竞争优势(而不仅仅是支持职能领域的成功)的职能领域进行权衡的能力。这要求职能部门主管识别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时这些复杂的联系必须通过持续的对话才能发现。因此,职能部门主管需要花时间与他们的直接下属交谈,了解他们的每个团队如何与其他团队很好地合作。职能部门主管还要了解战略和系统思维,这样才能将他们正在负责的事情与更大的业务问题和目标联系起来。

管理整个职能部门

众多职责中最重要的职责可能是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之前的经理们一般具有自己的沟通技能,但现在是要从交谈转变为倾听。这个层级的领导是信息密集型的,如果一位经理没有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事实和想法就做出决策和政策发布,这将会造成领导梯队的严重阻滞。从外界的客户、供应商和行业分析家以及内部的同事那里征求意见和信息是必要的。在公司内部,必须给予每位员工平等的倾听机会。在职能部门各个层级安排与员工的例行倾听会议是绝对必要的,这是建立“纳谏能力”和在危险与机会出现前觉察它们的唯一方法。举办这些倾听会议时,经理们应该积极倾听并且开放思想,这样才能回答以下问题:

  • 员工们都在做什么工作?
  • 他们是否得到合理的管理、发展、奖励和指导?
  • 他们是否对业务战略、赢利模式、职能战略、商业挑战、竞争形势和短期重点工作有足够的了解,以便正确地开展工作?
  • 他们面临什么问题?
  • 阻碍是什么?
  • 在改进他们自身、所在职能部门以及公司绩效方面,他们有哪些想法?
  • 正在发生什么创新?
  • 决策周期的速度是否足够快?

倾听(与“只讲不听”相反)是成熟领导者的特征之一,积极的倾听需要耐心、共鸣和平易近人。显然,职能部门主管也需要和他们的员工交流。在这个领导层级上,管理人员不可以沉默寡言、独断专行,也不可以只与他们的直接下属交流。由于要了解更多层级的想法,职能部门主管必须要与各级管理人员和所有下属部门的职员交流。互联网、内部网、传真或其他手段的使用促进了一些对话的实现,但是仍无法替代面对面谈话和由此产生的情感成分。这就意味着职能部门主管需要在倾听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减少在一般性事务上所花费的时间。

职能部门主管必须掌握多种倾听技能。例如,他们既要聆听说出来的内容,还要领会那些言语背后的话外音。他们要留心大家回避的话题,以及解决特定问题时犹豫不决的态度。他们还要能够反复将谈话内容与谈话对象的背景联系起来,这是指对话中的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特殊的假设和经历,这些假设和经历塑造了他们的谈吐风格。在进行绩效评价时情况更是如此,一个人可能认为某项业绩很出色,而另一个人可能觉得很一般,这取决于他们的背景和经历。职能部门主管要学会在交谈时考虑这些不同的背景,以避免误解。

重视你所不知道的

关键在于职能部门主管要积极与其他人对话,仔细倾听并思考他们所听取的信息。他们只有在完全理解自己的工作后才会真正去重视它,而学习的热情有助于他们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理念。

识别职能紊乱的信号

要识别在这一阶段出现问题的经理,请看以下三个方面的症状。

  • 无法从项目运作导向转变到战略导向。
    • 缺乏经营业务的整体思维。
    • 缺乏长期考虑(更多关注短期)。
    • 缺乏将职能活动与业务目标相联系的职能战略。
    • 忽视公司的职能部门标准、需求、政策和规划。
  • 不能重视和应对不熟悉或兴趣不大的工作。
    • 花很少时间抑或不花时间与不熟悉部门的人员交流或处理相关问题,把大量时间花在熟悉领域的人员和事情上。
    • 在薪资、奖金和预算方面表现出对熟悉部门的偏爱。
    • 其职能部门内的人员流失率高于正常比率(虽然这也可能归咎于必要的人员清理)。
  • 作为领导者的表现不成熟。
    • 不是很愿意承担领导者的职责,更乐于扮演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 不相信他人,尤其不相信不熟悉的职能部门的下属。
    • 不能授权,必须掌控所有事情。
    • 倾听和表达方面的沟通能力很差,除了与亲信下属打交道外,不与他人接触。
    • 授权过多,缺乏有效的控制系统(或者相反)。

虽然领导者不成熟在前两个方面也有表现,但第三组症状则更能显示某位经理
在这个阶段遇到麻烦了。

培养成熟的、有战略思维的、全面的职能部门主管

虽然很多相对年轻、高绩效的员工正在被提升到职能部门主管的职位,但他们的成熟度很可能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要帮助这些领导者成长,需要将他们安排到背景、技能和经验各不相同的职能部门或下属部门的特别小组、团队和管理委员会中,与多元化背景的同事一起高效工作,这将是宝贵的成长经历。职能部门主管不仅会学习到新工作领域的知识,还会与使用不同方法和技能的其他人建立关系,这样能使他们摆脱熟悉职能的限制,帮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选择。

旨在帮助领导者成为全面职能部门主管的培训可能涉及多项活动,但最好的一项活动就是与其他职能部门主管交流,他们能够分享各自对这一特定管理岗位职能的看法。他们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有效协同?同级人员的观点可以为新的职能主管提供更多见解,这将远远超出他平常所拥有的认知范围。

评定领导者成长的最好方法可能是观察其成熟度,我们已经发现很多可能的信号,但成熟度也可以用谦虚等特征来评价。一位成熟的领导者并不需要精通每个职能领域(事实上也不可能),但他愿意承认别人比他知道得多,愿意向他人学习。同样,成熟的领导者意识到如果他们要成功,就必须同他人合作。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应学会授权、沟通,并确保信息顺畅、快速地流动。

最后,成熟度的一个清晰信号就是摒弃以前的老套做法。当老的做法成为规则,职能部门和下属职能部门就只会各行其是而无法合作。尽管管理层试图摒弃这些固有做法,但陈旧的态度会依然存在。成熟的领导者要转变这种仅服务于本职能领域的意识,建立一套更综合、更全面的经营理念。

常见问题

  • 问:除了履行职能外,职能部门主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职能部门主管的主要任务是为一项业务或一个公司建立竞争优势。他们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来决定如何击败竞争对手。他们必须清楚竞争对手都在做什么,并找出实现业务差异化的方法。例如,“我们比竞争对手拥有更优秀的员工,因为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我们的招聘、培养和培训都更为有效”;或是“我们在解决客户问题和服务客户的时候更具创新精神,因为我们进行了更有效的市场调查和客户沟通工作”。职能部门主管必须将自己看成是竞争前线的一员,正在与那些试图在市场中获胜的对手进行直接竞争。

  • 问:为什么职能部门主管常常与他们的同僚(即其他职能部门主管)竞争而不是合作?

    答:职能部门主管的两个常见误解可以用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这些领导者在争夺公司资源的时候常常假设这是一个“零和游戏”。他们相信其他经理所获得的每一元钱都是自己所损失的,因为整个企业的总资金额是固定的。其次,他们展开竞争而非合作是因为继任未决——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与同僚竞争下一任事业部总经理的职位。
    这些假设都是错误的。在第一个误解中,企业发展并不是零和游戏。企业总体上发展得越好,各部门就能获得越多的资源。因此,职能部门主管必须意识到如果他们不能帮助其他职能部门,这种缺乏合作的行为就会反过来先影响整个企业,然后影响他们的资源分配。从乐观的立场看,他们应该明白如果他们帮助其他职能部门实现了企业目标,就会创造新的利润并且赢得他人的好感,这将使得公司资源更容易获取。同样,个人成功和进步只有在企业成功时才更有可能实现,以付出同僚代价而获得的个人成功不会给企业或者个人带来任何好处。

一线观察

急于任命职能部门主管层级的人员对个人和公司来说都是不利的。不要屈服于诱惑而急于将聪明、有抱负的人安排到这些关键职位。我们发现这些职位太重要了,不能交给没有做好准备的人,不管他们有多聪明。本章强调情感成熟是一项主要的要求;大多数人要花上好几年时间来培养这种情感。如果年轻人看似很快便掌握了下属的职能,就在提拔他们成为职能部门主管前先让他们成为部门总监,并承担跨职能的任务。作为一名职能部门主管,更宽广的业务视角和对新职能的学习将会为竞争优势的追求奠定良好的基础。跨职能的任务转换有助于他们变得成熟。

第 5 章 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

许多公司高管把担任事业部总经理的经历看成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愉快的时光。作为事业部总经理,他们全面负责产品或服务的研发、生产、营销等工作,同时,对成本与收入承担责任,有很强的掌控权。第一次担任事业部总经理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能是所有六个领导力发展阶段中最大的挑战。这不是简单掌握新的领导技能和时间管理能力的问题,事业部总经理将不得不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

转变思维方式

此前,作为事业部副总经理,他们都热衷于提高生产力水平。现在,他们必须按一套新的衡量标准来调整工作重心,必须在全球背景下,从赢利能力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由于多年习惯于从战术层面思考短期的部门业务目标,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并不容易。

部门策略思维与业务战略思维大相径庭。显然,后者要求具备更广泛的视野。事业部总经理必须考虑到无数的外部因素,包括客户、竞争者、人口数据、经济趋势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方,例如政府和社区。业务战略必须同时考虑本行业和全球相关事务。

思维转变的难度不容低估。不管对新任事业部总经理如何强调思维转变的必要性,他总是本能地回到原有的思维模式。在 10~20 年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重复使用的、注重短期目标的思维模式。

管理好错综复杂的问题


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事业部总经理个人能够处理的范畴。有些部门经理在依靠个人能力时,可以获得成功,但是,担任事业部总经理却不行。事业部总经理需要把部门经理整合成团队,而不是各行其是。任何公司都有大量的复杂问题,需要运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才能解决。一个人力资源问题或许也是战略规划和预算问题。事业部总经理要整合强有力的团队并领导它,让每一位成员都高效工作。只有这样,他才能成功地解决遇到的复杂问题。

学会重视所有部门

如果事业部总经理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常常忽视那些支持性部门的作用,这将影响他的领导力。优秀的支持性部门是公司承担业务的早期预警系统。它们最先发现销售的突然变化、员工士气问题和法律纠纷。通常,支持性部门人员能够在问题爆发之前就控制它、解决它。此外,它们也是事业部总经理的耳目。因为支持部门为各个部门服务,它们最了解各部门的情况,帮助事业部总经理全面掌握各个方面的最新动态。其他下属可能接触不到这些最新情况,或者不愿意向上汇报。遗憾的是,许多事业部总经理都没能有效利用支持部门来促进公司业务的有效运营。

高度透明

迎接电子商务的挑战

  • 毛利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要求公司成本下降(成本控制和加速资金的周转)的幅度要大于产品价格降低的幅度。
  • 业务模式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变得过时,公司有可能从巨人变成矮子。
  • 很快每家公司的业务都是全球化的了。
  • 基础结构必须引导发展,如果它不能迅速、顺利地发展到一定程度,公司将失去顾客,前景难料。
  • 成本快速攀升,令人难以想象;对技术和技术人才的投资是必要的,但这两者随时都可能被淘汰。
  • 品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它有助于公司从无数的公司中脱颖而出。
  • 权力的天平向顾客倾斜。
  • 无论是对人力资源部门还是对各级领导者,人员计划必须放在绝对的优先位置。
  • 智力资本可以创造业务的差异性和公司的竞争优势,内部网络、思想库、全球在线检查,诸如此类都可以吸引多种多样的人才来解决问题和利用机会。

领导力转型困难的信号

  • 缺乏激励的沟通。 过去,他们与员工使用共同的职能部门语言,现在却要找到适合各个职能部门的语言。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业务,因而也没有学会用一种全新的、令人激动的方式来讲述它。在面对团队或一对一的谈话中,他们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参照系把话讲得清清楚楚。
  • 没有能力组建强大的团队。 如果事业部管理团队喜好争辩、互不信任、效率低下,这就表明总经理工作失职。最后,有些总经理不知道如何从外部招聘到优秀的团队成员。另一种情况是,事业部总经理不是依靠管理团队去处理业务问题,而是亲自处理产品和技术的具体问题,他们仍然处在个人贡献者的状态。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事业部副总经理发挥作用,也让事业部总经理自己难以集中精力从事战略性的工作。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事业部总经理,是不可能被提拔为未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然而,有些事业部总经理虽然也是通过管理产品和技术来经营业务,也能进入公司高层,但他们通常是通过猎头公司来实现的。
  • 没有掌握业务赚钱的技巧。 不能认清赢利的来源,主要是缺乏对业务核心流程的理解。要理解,就需要下工夫,也就是要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找到值得信赖的相关专家,主动询问更多的问题。从熟悉一个部门的领导者,转变为管理不熟悉的跨部门业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些事业部总经理很容易滥竽充数,而不是全力以赴、虚心学习,弄清业务成功的关键流程。事业部总经理应该有足够的自信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并且乐意把工作交给具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去做。
  • 时间管理问题。如果事业部总经理一味走马观花地从一个部门到另外一个部门,根本没有时间与核心人员讨论问题,那么他肯定会遇到麻烦。事业部总经理经常遇到时间管理问题,他们难以在上级外部活动和拜访客户等工作中找到平衡点,原因在于他们还受到先前工作岗位带来的思维影响,总是希望做更多的事情。他们热衷于事必躬亲,而不是打造高效的团队,并把具体工作授权给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事业部总经理要做那些从整体业务的角度来看应该优先做的事情,既能创造短期的业绩,又能创造长期的业绩。
  • 忽视“软环境”。忽视了组织文化的领导者,没有意识到价值观反馈和组织信仰的重要性。结果,他们不愿意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明确组织的工作理念。对事业部总经理而言,他们是企业文化的监护人。然而,他们却常常忽视或者把这项工作放在次要的地位。

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学、历练、反省


自我提升主要靠自己,上司的帮助是辅助。在事业部总经理的领导力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新的挑战,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复杂问题。上图中所示的三角形分析工具,对于理解复杂性非常有效。

该三角形展示了事业部总经理的主要工作职责、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工作计划和行动,就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复杂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为了获得市场份额而采用降价之类的单一行动。

第 6 章 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

这个转型阶段似乎有点让人失望。正如我们前面强调过的,事业部总经理之所以喜欢他们的工作,是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既有无穷的乐趣,又有丰厚的报酬。但作为集团高管,他们不再直接经营一项业务。有时他们还缺少下属人员,不得不从手下的业务部门或公司其他部门借调人员。集团高管的岗位要求是模糊的、间接的。集团高管的工作包括:充分调动公司资源重整衰落的业务,以恰当的方式培养事业部总经理,设计一项合理的业务组合来协同各个业务单元并且开发新业务。集团高管要把自己当做这个业务单元的老板,评估事业部总经理的工作、团队、组织文化,满足公司的目标和业务要求。换句话说,集团高管从充满乐趣的事业部总经理岗位,转换到枯燥无味的领导岗位。一些集团高管告诉我们,他们在这个职务上举步维艰,唯一的动力是,他们把这看做是通向首席执行官职务的垫脚石。有些集团高管甚至认为,这根本不算是什么工作。

理解集团高管作用的公司,通常都有一个清晰的集团战略,它常常是全球化战略,包括以下问题:未开发的新市场、未被重视的细分市场、可能的需求增长等。许多聪明的公司要求集团高管负责在全公司推动关键的创新,考察他们与政府部门、华尔街、行业和关键客户等建立外部关系的能力。当集团高管的职责拓宽后,他们的角色就不仅仅是对事业部总经理的监督了,还包括担任一些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以考察他们是否具备未来担任首席执行官的能力。如果他们能够完全胜任,这将提升他们领导多个业务单元和多元化业务部门的能力。

集团高管的这些历练,对未来担任首席执行官至关重要。对任何公司来讲,集团高管层的角色是枢纽型的,如果集团高管没有为领导力转型做好准备,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公司的领导梯队就会受到阻滞。结果,集团高管在做事业部总经理的工作,事业部总经理在做部门总监的工作,依此类推……事实上,他们将引发一连串的连锁效应,各级领导都将“越俎代庖”。

间接成功

下面三个问题有助于判断集团高管的工作理念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转变:

  • 集团高管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区分不同业务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
  • 集团高管能否在与直接下属共事中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事业部总经理?
  • 集团高管能否让公司总体战略优先于部门战略?

管理和培养事业部总经理

集团高管领导事业部总经理,批准他们的业务规划,但他们并不亲自管理具体业务。

为了帮助事业部总经理的发展,集团高管需要学会评估他们的战略规划,而不是亲自去制定战略规划。他们必须控制把一个有效的战略交给下属执行的冲动,代之以询问和教练指导,让下属自主设计部门的战略规划。最好的集团高管能够敏锐地识别下属的战略规划,通过询问和观察,可以确定下属是否胜任其领导岗位,他们的思维是否仅限于事业部副总经理层面。战略评价能力就是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练就的,这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时间管理方面,集团高管必须投入大量时间与事业部班子成员交流。精于从班子成员中选拔未来的事业部总经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这并不需要天赋,只需要用必要的时间观察下属的业绩能力和动机就可以。通过赋予下属管理和协调跨部门的工作,观察他们的表现,并与其深入沟通。如果集团高管愿意把时间花在上述工作中,他们就会对事业部总经理的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将形成集团高管可以信任的领导团队,而不必越俎代庖地亲自运营业务。

把业务部门与整个公司联系起来

没有哪项业务是一个“孤岛”。尽管一些事业部总经理有诸侯的心态,但他们必须把自己的业务部门与公司整体战略和目标连接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高管的监督和强化。业务部门在很多方面对公司整体产生影响,当一个业务部门因污染环境而触犯法律时,公众是不会区分业务部门和母公司的。一旦品牌受损,整个公司都会遭殃。

管理新发现的领域

在担任集团高管之前,领导者主要关注的是有形的事情。作为集团高管,他们必须习惯于思考无形的事情,并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大多数集团高管主管的业务都属于某个行业,拥有共同的市场和技术等。在任何行业,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机会,集团高管需要发现和分析这些机会。一旦发现某个机会,他们必须决定是否开发这个机会,形成一个新的业务或者兼并一项业务。有效预测谁将引领某个新的行业,哪些企业将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将发生哪些创新,这是一项高层次的战略思维能力。

警示信号

  • 像事业部总经理一样工作。
  • 维持一种与集团公司对立的关系。
  • 忽视新机会。
  • 放弃培养事业部总经理的机会。

培养集团高管:培训、评价和体验

通过亲身经历和教练辅导,集团高管学会战略评价的艺术。本质上讲,他们真正需要掌握这项技能,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查找数据背后的关系,帮助事业部总经理制定一个更好的战略规划。这要求集团高管学会正确的提问,评价下属提出的多种战略选择,评估潜在的风险,以及告诉下属继续前进还是回到起点。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战略性技能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公司的战略规划部门有专门的评价战略的专家,他可以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集团高管需要培养的另一项技能是从事业部副总经理中选拔事业部总经理。在这一阶段,选拔工作尤其重要,因为这是领导梯队建设的重要环节。许多事业部副总经理不能实现领导力的转型。一位领导者是否具备担任事业部总经理职务的素质,是很难判定的。首席执行官经常参与事业部总经理的选拔工作,集团高管推荐了错误的事业部总经理人选,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培训的目的,是帮助集团高管定义工作内容和候选人资格,明确与候选人谈话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理解他们的回答。理想的结果是有一个的面试和选拔流程,帮助集团高管选拔恰当的人才。

首席执行官要负责培养集团高管把具体的业务和公司的战略协同起来的能力。有些集团高管认为,这些联系是自然的,但其实不然。经验丰富的首席执行官,会把这一点灌输给集团高管,并确保他们理解和重视公司的要求,清楚公司的标志性项目及其展现的公司形象。但是,首席执行官必须避免捆住集团高管的手脚,而应该恰当授权给他们运用公司人才的机会。

培养集团高管,最强有力的工具是拥有一套评价其表现的标准。单纯的财务指标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指标迫使集团高管把获得业务最大利润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结果,他们不得不亲自参与业务的具体运营管理,导致事业部和部门领导者工作重心下移,一级一级追逐业务的最大利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套评价标准还必须包括选拔和培养事业部总经理,区分业务的优先顺序,维护公司行业地位,以及对新业务进行评价和规划的能力。

第 7 章 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

挑战一:善于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挑战二:设定公司发展的方向

挑战三:培育公司的软实力

首席执行官必须激励员工,释放各层级员工的潜力,尤其是基层员工,他们是业绩的直接完成者。例如,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的首席执行官定期给全球 14.5 万名员工发送电子邮件,告知他们公司的赢利状况,让他们持续了解影响公司发展和他们工作的事情。反之,员工也向首席执行官提供反馈意见和尖锐的问题。这项工作不是首席执行官必须做的事情,但他把这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这样,他与员工之间就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以多种方式、多渠道地与广大的、多样化的员工群体建立沟通关系,是首席执行官必须重视和掌握的一项软技能。

选拔合适的人并持续不断地提升他们的能力,也是首席执行官的重要职责。其他人可能只是完成人员选拔和培养的技术层面的工作,首席执行官则必须发起、保持和管理全部流程。他必须不断地问自己这些问题:

  • 我们在选拔优秀人才方面做得有多好?
  • 我们在给予正确意见反馈时有多么坦率?
  • 我们在及时消除人岗错配的问题方面,愿望有多么强烈?
  • 我们在保留业绩出色人员、快速提升他们、正确奖励他们和给予前所未有的机会考验他们方面,有多么重视和擅长?

    挑战四:执行到位

    坚持执行到位的首席执行官,总是问自己下列问题:
  • 我的表现如何
  • 我了解公司正在发生的事情吗
  • 有人把坏消息告诉我吗
  • 董事会履行自己的授权吗
  • 我的团队高效而充满活力吗

为了成功实现领导力转型,首席执行官必须在提高执行力方面调整自己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培养对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永不满足的追求。他们必须深刻理解公司业务,对公司如何赢利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他们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判断公司是否发挥了最大的潜力。同时他们必须善于把知识转化为实践,鉴识好主意,并把它们转化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和项目。

挑战五:管理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司

工作理念的重大转变

工作理念是从快速实现短期目标,转变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首席执行官认识到,雄心勃勃的重大的目标实现,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他们学会接受,虽然没有以前工作中快速实现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但是却在为一个重大的成果奋斗着。首席执行官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要为实现长期目标沉得住气;另一方面,又要为追逐每个季度的业绩而尽心竭力。解决之道是,学会让某些事情进展得快一些,让另外一些事情进展得慢一些,而不能把两者颠倒了。在长期与短期之间寻找平衡点并有效地执行,是首席执行官成功的关键。

首席执行官面临的另一个理念转变是如何听取董事会的意见。对习惯于自己掌控业务局面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在以往的工作中,领导者可能从同事、教练和上司那里获得建议,但董事会的建议与他们不同。与业务内行相比,董事会成员的意见可能比较肤浅,缺乏根据。作为个人的董事,也可能提出自相矛盾的建议,有些首席执行官因此低估了这些建议。然而我们发现,如果首席执行官对董事是开放的,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学习,这最终将有利于他们的决策。如果董事不能够提供有见地的建议,首席执行官有责任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

最后,优秀的首席执行官要善于向各种各样的人提出问题,并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简直是一种与直觉相对立的做法。首席执行官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职务权力,但真正的领导者是不会仅仅凭借手中的权力驱使他人完成任务的。他们知道非职务影响力可以充分调动下属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臣服。真正有影响力的首席执行官通过与各方面人员分享自己的远见卓识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专横自负的首席执行官,往往不愿意问问题,也不愿意听取反馈。长此以往,他就听不到意见相左的观点和想法。当然,尽管大多数新任首席执行官并非专横跋扈,不过许多人没有充分理解广泛倾听不同声音的价值。通常的情况是,新任首席执行官仅仅依赖于一位值得信赖的顾问,而不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想法。

首席执行官遭遇困境的信号

  • 忽略公司是如何实现目标的。
  • 首席执行官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外部交往方面。
  • 首席执行官没有在公司软实力建设方面投入足够时间。
  • 董事会成员反复追问同一个问题。

培养首席执行官不可越级

确保首席执行官获得成功

为了保证首席执行官的成功,公司必须要确保他成功经历过大多数主要的领导力发展阶段的历练。

文章目录
  1. 1. 笔记说明
  2. 2. 再版序
  3. 3. 导论
    1. 3.1. 发现和培养领导人才面临的困境:新经济、全球化和公司事业
    2. 3.2. 未开发的领导潜能
  4. 4. 第 1 章 概述:领导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1. 4.1. 领导梯队模型在小公司的应用
    2. 4.2. 领导梯队的各个阶段
    3. 4.3. 常见问题
  5. 5. 第 2 章 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
    1. 5.1. 初任经理的三项重要工作
    2. 5.2. 疏通梯队战术
    3. 5.3. 谁来负责:初任经理的转型
    4. 5.4. 常见问题
    5. 5.5. 一线观察
  6. 6. 第 3 章 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
    1. 6.1. 部门总监错位的五种现象
    2. 6.2. 部门总监该做什么
    3. 6.3. 如何帮助部门总监实现领导力转型
    4. 6.4. 常见问题
    5. 6.5. 一线观察
  7. 7. 第 4 章 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
    1. 7.1. 成为一名成熟的事业部副总经理
    2. 7.2. 战略思维:胸怀全局
    3. 7.3. 管理整个职能部门
    4. 7.4. 重视你所不知道的
    5. 7.5. 识别职能紊乱的信号
    6. 7.6. 培养成熟的、有战略思维的、全面的职能部门主管
    7. 7.7. 常见问题
    8. 7.8. 一线观察
  8. 8. 第 5 章 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
    1. 8.1. 转变思维方式
    2. 8.2. 管理好错综复杂的问题
    3. 8.3. 学会重视所有部门
    4. 8.4. 高度透明
    5. 8.5. 迎接电子商务的挑战
    6. 8.6. 领导力转型困难的信号
    7. 8.7. 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学、历练、反省
  9. 9. 第 6 章 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
    1. 9.1. 间接成功
    2. 9.2. 管理和培养事业部总经理
    3. 9.3. 把业务部门与整个公司联系起来
    4. 9.4. 管理新发现的领域
    5. 9.5. 警示信号
    6. 9.6. 培养集团高管:培训、评价和体验
  10. 10. 第 7 章 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
    1. 10.1. 挑战一:善于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2. 10.2. 挑战二:设定公司发展的方向
    3. 10.3. 挑战三:培育公司的软实力
    4. 10.4. 挑战四:执行到位
    5. 10.5. 挑战五:管理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司
    6. 10.6. 工作理念的重大转变
    7. 10.7. 首席执行官遭遇困境的信号
    8. 10.8. 培养首席执行官不可越级
    9. 10.9. 确保首席执行官获得成功